打开
关闭
当前位置:猪猪岛小说网 > 国家命运

第二十五章  艰难时日(二)

国家命运 | 作者:陶纯 | 更新时间:2015-08-30 10:18:07


(快捷键:←) 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 (快捷键:→)我要报错】【 推荐本书
推荐阅读:
  聂荣臻走向一辆放下后挡板的卡车,张蕴钰一挥手,几个战士过来,连拖带拉把聂荣臻扶上车厢板。那天有五级风,气温降到零下,67岁的聂荣臻站在车厢板上,讲了半个小时。他说,几天前刚刚进行的两弹结合试验,响在罗布泊,却打在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心上,我们爆炸的是物质原子弹,它产生的巨大威力,却来自不知强大多少倍的精神原子弹,这个伟大的力量,正在引起强大的连锁反应,强烈地震动着全世界。西方人说,中国取得了闪电般进步,像神话般不可思议。其实,这一切都来源于党中央、毛主席的英明决策,来源于广大科学家、工人、解放军指战员的无私奋斗!你们参加了这次试验,付出了巨大的劳动,发挥了高度的智慧,夜以继日地不怕苦不怕累,兢兢业业,保证了这次试验任务的完成,这是你们的光荣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,是全国人民的光荣,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!”

  人们热烈地鼓掌。掌声经久不息……

  这天傍晚,从场区回到基地的张洁,头一件事就是来马兰烈士陵园看看丁健飞。冷风嗖嗖,陵园里黄叶飘飞,没有一个人影。张洁来到丁健飞墓前,伸出手,把墓碑上的黄沙拍打干净,从随身带的军用挎包里,拿出一瓶酒,一个酒杯,两个苹果,放好。然后打开酒瓶,斟满酒杯。她有很多话想对他说,就拣重要的说了。她告诉他,两弹结合任务圆满结束了,不用再牵挂了,好好休息吧。本来约好,任务一完,就结婚的,就当今天是咱们大喜的日子,好吗?来,你的妻子张洁,敬你三杯酒。

  她端起酒杯,往坟上洒了三杯酒。她的眼里,洒下两行清泪……

  这时候,陵园门口,停下一辆小车,聂荣臻、张蕴钰下车,走了过来。两人久久望着张洁的背影。张洁感觉到什么,猛地回过身来。张蕴钰说:“张洁,聂帅来看看丁健飞。”

  聂荣臻从张蕴钰手中接过一束很朴素的小花,缓步走到坟墓前,弯腰仔细地把花放在墓碑上,然后,立正,抬起手臂,向着墓碑敬了一个长长的军礼。

  张洁哭了:“聂帅,我代丁健飞,谢谢您老人家。”

  聂荣臻说:“丁健飞和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,你们在罗布泊,经历了风风雨雨,这是在和平环境中,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紧张战斗啊!丁健飞不幸牺牲了,我和你一样难过。我是67岁的人了,在我眼里,你们都是我的孩子,哪个孩子没了,我这个做老人的,心里都受煎熬,对不对?孩子,以后还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,人生就是这样,只要活着,就得坚强。你看那胡杨树,大漠胡杨,什么困难都压不倒它。”

  聂荣臻眼里噙着泪。张蕴钰悄悄抹去眼角的一颗泪珠。张洁拼命克制着自己的情绪,用力点点头:“聂帅,我坚强,我永远都会坚强,请您老人家放心。在罗布泊生活过的人,再大的苦都能承受。”

  聂荣臻欣慰地说:“这就好,这就好。”

  黄昏,聂荣臻提着拐棍,在营院里散步,看上去步伐很轻快。基地副司令张志善陪着他。张志善说,您走了有10里路了。聂荣臻说他一点不觉累,来这里没几天,血压降下来了,精神也好,吃饭也多,睡觉也香。这里真安静,全国恐怕已经没有这样安静的地方了。张志善告诉他,基地除了文工团有人开始闹,秩序基本是正常的。聂荣臻说,但愿这里能够多安静一些日子。

  临开核基地之前,聂荣臻召集开了一个小会,地点在马兰招待所他住的套间。他说:“为氢弹原理试验而秘密建设的工程设施,我们都看过了,工程速度之快,令人满意。两弹结合搞完,氢弹成了当务之急。李觉同志,张蕴钰同志,现在外面不太平,氢弹到了节骨眼上,千万要抓紧,一旦放松要误大事!”

  张蕴钰表示,核基地保证按时完成试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。李觉却面有难色,他汇报说,青海基地那边,一切都乱了套,党委被造反派踢开了,他这个院长,说话恐怕也没人听了,副院长吴际霖成了“三反分子”,遭到造反派扣押,人给打得不成样子,王淦昌、郭永怀、陈能宽等主要专家遭到围攻,科研难以进行下去。他还听说北京那边,彭桓武、朱光亚、邓稼先、周光召等人也受到冲击,家属被株连,还有的家被抄了。又听说刘杰也上了批斗台,部里也乱了。还有,很多工厂停产,工人参加“四大”,氢弹装置所需要的核部件,无法生产……

  当天深夜,聂荣臻给周恩来发出一封电报,大意是:“进行氢弹原理试验的工程建设进展很快,11月下旬可全部准备完毕,力争在12月或明年1月进行氢弹原理试验。否则明年2月以后,基地的气候条件会变坏,基地的工作也不好安排。”

  与其说是聂荣臻担心气候条件影响氢弹原理试验,不如说他更担心政治气候变坏,从而影响整个的国防尖端科研计划的实施,不光是氢弹,当时还有卫星、核潜艇等等,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都在节骨眼上,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一来,大家都有风声鹤唳的感觉,如不抓紧,有可能半途而废,葬送在这场政治风暴之中,因为越是拖下去,以当时的政治气候而言,越是难以把握。设想一下,如果当时周恩来、聂荣臻等人不是抓得那么紧,氢弹,包括人造卫星、核潜艇等等,就不知要拖到啥时候了。

  此时在北京的周恩来,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漩涡中,他当然明白,聂荣臻所说的气候条件,主要是指政治气候。时间紧迫,如果现在不抓紧突破氢弹,就会犯下历史性的错误,这项工作必须放在第一位。因此,周恩来指示二机部,无论如何困难,都要抓紧进行氢弹原理试验的准备工作。

  李觉离开马兰时,聂荣臻再三交待,让他回去后,无论如何要稳住青海那边的局面,氢弹原理试验,不能推后。李觉表示,只要还有一口气,就得把这口气用到氢弹试验上。

  李觉离开后,聂荣臻和钱学森做了一次长谈。聂荣臻忧心忡忡地说:“我抓国防科研10年了,三年经济困难,苏联撤专家那时候,都不像现在这样,心里焦虑得很。政治气候会影响整个国防尖端科研计划的实施,氢弹,还有卫星、核潜艇,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一来,想不受影响已经不可能。如果因此而彻底搁下来,将来子孙后代会怪我们的!”

  他们说起卫星的事。钱学森说:“卫星那边,情况和氢弹差不多。卫星技术复杂,工程庞大,涉及多个研制机构,尤其是科学院,是搞卫星的龙头,可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,科学院闹得很厉害,赵九章、钱骥等很多科学家被当成‘牛鬼蛇神’,受到冲击,批斗、游街、反省,科研工作,都被迫停下来了。”

  聂荣臻说:“卫星决不能半途而废!三年自然灾害时,已经下过一次马,难道这一回,还要下吗?真要那样,中国的人造卫星,不知要拖到啥时候了。也许等我见马克思那一天,也看不到卫星上天了。真要是那样,我不甘心!”

  钱学森说起卫星研制遇到的困难。就说卫星的名字吧东方红按说寓意很好,毛主席像太阳,人人敬仰。这个命名很明显,突出了政治意义。但这里也潜藏着一种非常敏感的政治风险,如果成功了,皆大欢喜;但是,一旦失败摔下来,可能就是一场可怕的政治事件。卫星上天后,会奏响《东方红》旋律,一旦因电池寿命等技术原因,旋律停了或者跑调,可能也会被追究是否故意给社会主义抹黑。

  聂荣臻沉默了许久,才说:“这些可能性都存在。但这个卫星,是属于中华民族的,是中国人挺进太空的第一步,是一个伟业,一个壮举,无论有多大的风险,都值得去冒。”

  这话让钱学森眼睛一下子湿润了,点点头:“我懂了,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。”

  聂荣臻又说:“在风Lang中推进,是我们必须要做的。学森,我带你来这里的目的,就是想听听你对卫星研制的意见。”
国家命运最新章节http://www.zzdxss.com/guojiamingyun/,欢迎收藏本书
(快捷键:←) 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 (快捷键:→)
新书推荐: 穿书后她成了全民女神时间循环:开局就被六扇门抓捕仙府种田修仙界的唯一御兽师开局直播毒鸡汤,差点笑死观众重生后我嫁了未婚夫的皇叔仙子,请听我解释太古神尊让你卧底,没让你嚣张到当大佬村里修仙,我有喷宝瓶